时间:2025-03-05
作者:易科泰
点击量:
简介:蒸渗仪技术是通过对原位(或实验)土壤-植物柱体系统(Soil Monolith)的精确监测和土壤水分析,以研究土壤碳氮水循环包括水分平衡、物质平衡、土壤溶质运移等的重要监测技术,是目前唯一公认的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蒸散监测方法,在欧洲等广泛应用于农田、草原、森林及河流湿地等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
蒸渗仪技术是通过对原位(或实验)土壤-植物柱体系统(Soil Monolith)的精确监测和土壤水分析,以研究土壤碳氮水循环包括水分平衡、物质平衡、土壤溶质运移等的重要监测技术,是目前唯一公认的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蒸散监测方法,在欧洲等广泛应用于农田、草原、森林及河流湿地等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其基本原理参见下面方程式:
P + I – ET – D - ΔS = 0
Dep + F – V – L – ΔM = 0
其中ET为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总量,P为降雨量,I为人为灌溉,D为排水渗漏量,ΔS为土壤持水量;F为人为施肥等造成的溶质或污染输入,V为植物吸收消纳撤除及气体排放,L为淋溶和浸出,Dep为大气沉降如氮沉降等,ΔM为溶质含量变化。
SoilTron多功能小型蒸渗仪由主体结构及生态监测系统组成,主体结构包括土壤柱体(盛放原位土壤柱体或回填土壤)、渗漏器(用于采集土壤柱体渗漏水)、底座(用于放置土壤柱体和渗漏器并安放到精密称重系统)及称重系统等;生态监测系统配置有土壤水分、水势、植物茎流、土壤剖面CO2及土壤温度监测等,可用于实验室研究或野外长期观测,包括土壤水文监测研究、植物生理生态研究、土壤-植被水分及溶质运营、野外土壤植被蒸散监测等。
配置方案:
SoilTron多功能小型蒸渗仪适于实验室和野外实验监测,而且野外监测一阶段时间后可以方便地无损伤带回实验室进一步分析研究或监测,配置灵活多样:
ST-25(直径25.3cm,截面积500cm2)
ST-30(直径30cm,截面积707cm2)
ST-35(直径35.7cm,截面积1000cm2)
ST-25(直径25.3cm,截面积500cm2)
ST-30(直径30cm,截面积707cm2)
ST-35(直径35.7cm,截面积1000cm2)
ST-35(直径35.7cm,截面积1000cm2)
ST-40(直径40cm,截面积1256cm2)
ST-50(直径50.4cm,截面积2000cm2)
功能特点:
技术性能指标
1、蒸渗仪主体结构:316不锈钢材质,防腐防锈性能优异,更适用于各种土质,高压水刀切割传感器安装孔。
1.1实验室型与野外Mini型(Mini型传感器)
1.2野外EMS型配置规格:
a.ST-35:蒸渗仪柱体直径35.7cm,底面积1000cm2,标配高度60cm,可选配60-80cm高
b.ST-40:蒸渗仪柱体直径40cm,标配高度80cm
c.ST-50:蒸渗仪柱体直径50.4cm,底面积2000cm2,标配高度80cm,可选配60-100cm高
2.数据采集:
2.1实验室与野外Mini型数据采集:8通道数据采集器(通过RS485连接可组成16通道或更多通道),可接8个土壤水分温度和盐分传感器,另有土壤温度和张力接口可接10个以上传感器,128MB存储容量,内置精密时钟,12VDC电源90天耗电低于2Ah,工作温度-25-85°C;野外可通过GPRS数采组成网络化数据采集系统并通过GPRS无线数据传输,可组成最多32个小型蒸渗仪(或多个小型蒸渗仪和土壤水分监测节点)共计128通道的监测网络.
2.2野外EMS型数据采集:16通道数据采集器(可扩展至32通道或更多通道),16比特分辨率,± 20 mV 至 ± 2.5 V 8范围输入,精确度0.03%,可存储220000组带时间戳的数据(数据可存储1年以上),测量间隔3秒至4小时可调,数据平均间隔3秒至4小时,支持GSM/GPRS/Internet远程数据传输,电压6.5-15VDC,待机耗电150μA,测量耗电15mA,3V锂电备用电池可使用5年以上,工作温度-20-60°C
3.传感器:
产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