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研究的关键在于对植物“隐藏的一半”进行可视化和量化,通常有以下研究方法:
(1)传统植物根系的研究方法如挖掘法、定位法、土钻法等,通过挖根、洗根等操作,对根系基本形态、等级结构、颜色进行分析。
(2)微根窗技术通过埋设透明根管对根系进行原位的定点观测。
(3)根箱栽培法分为RGB成像和高光谱成像,能够对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的幼苗的整体根系进行形态分析,后者还能够进行土壤和根系的化学成像。
常用根系表型研究方法及其成像图
上述根系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代表性的仪器如下表所示:
根系研究方法 |
优点 |
缺点 |
代表性仪器 |
挖掘法、土钻法 |
经济成本低 |
破坏性;耗时耗力 |
WinRhizo洗根图像分析系统 |
微根窗法 |
非破坏性; 定点观测 |
窗面尺寸小 |
MS-190超高清微根窗相机系统 |
根箱栽培法 -RGB成像 |
非破坏性; 可实现高通量分析 |
图像自动分割依赖于根与土壤的对比度 |
PlantScreen高通量植物表型系统 |
根箱栽培法 -高光谱成像 |
自动图像分割; 可对根系成分进行化学成像 |
经济成本略高 |
RhizoTron®植物根系高光谱成像分析系统 |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根箱栽培法在抗性筛选及遗传育种、病虫害胁迫及干旱研究、土壤结构及养分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出色的表现,为此北京易科泰生态技术公司研制开发了RhizoTron®植物根系高光谱成像分析系统。该系统可对RhizoBox根盒培养的植物根系进行原位非损伤表型成像分析,包括高光谱成像分析和根系自发光荧光成像分析,可用于预测根际水分含量、根系氮含量。
Gernot et.al采用了RhizoTron®根系高光谱成像技术,对根箱培养的甜菜根系进行了900-1700nm波段的高光谱成像。通过对不同发生位置及成熟度的根系和土壤的平均光谱进行分析,发现三种根系(主根、老龄侧根、新生侧根)的光谱曲线存在显著差异,在1100nm附近新生侧根与主根出现吸收峰,而老龄侧根并未出现;并且老龄侧根与土壤反射曲线趋势较为一致。但在水分吸收区域(1450nm)附近,根系光谱斜率高于土壤。研究小组使用不同含水量土壤校准根箱的平均光谱进行校准,绘制出了根箱上水分分布图[1]。
左:三个根ROI(主根、老龄侧根、新生侧根)和两个土壤ROI(根箱的顶部和底部)的平均光谱;右:根箱内水分分布图。
易科泰EcoTech®的实验室人员以野生元宝槭幼苗为实验材料,使用RhizoTron®植物根系高光谱成像分析系统采集了根系的高光谱数据(900-1700nm),评估了其氮素和水分的含量和分布。
元宝槭幼苗氮素(左)和水分(右)含量分布
RhizoTron®植物根系高光谱成像分析系统可对生长于RhizoBox根箱/根窗的作物根系进行RGB、高光谱成像分析和UV激发生物荧光成像分析。
图为RhizoTron®植物根系表型成像系统及根盒培养案例
[1] Gernot B , Mouhannad A , Alireza N , et al. RGB and Spectral Root Imaging for Plant Phenotyping and Physiological Research: Experimental Setupand Imaging Protocols. [J].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 JoVE, 2017, (126).